<
t8b2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张居正大大传 > 第76章
    领导中原人民抗清的责任,又落到姓张底肩上。同敞记得曾祖在日,曾经主张用文人为边将;他也记得曾祖曾经说过:“国家或有大事,皇上幸而召臣,朝闻命而夕就道,虽执义荷戈,效死疆場,亦所弗避。”关保底血液,在同敞底脉管里跳动了。跟从明太祖底大纛,推翻元朝的统治是他底始祖;整顿国防,分化鞑靼,最后造成明朝强盛地位的是他底曾祖。同敞抚摩自己底筋骨,真有些自负。但是当时的大局整个变了,明朝只余得这一点残山剩水,败兵孱将;谈什么斗争!内讧、自扰、抵触、牵制:一切都在这个小朝廷里复演,这才是英雄短气的时候。但同敞有的是热血,单凭这一点,他要参加民族底决斗。总督诸路军务只是一个名义,当时的兵权全在将领手里。但是不管他,在一切斗争里,同敞常在前面。前进的时候,一马当先的是同敞;动摇的时候,端坐不动的也是同敞。他渐渐取得一般将士底信任。不幸永历五年,敌人攻进广西,严关失陷,前敌的将土败溃下来,永历帝往梧州去了,桂林的军队也溃了,剩得大学士瞿式耜一人留守,当时的重镇,成为一座空城。恰巧同敞从灵川来,见面以后,式耜和同敞说:

    “我为留守,当然死在桂林;总督没有守土的责任,你还是去罢!”

    “古人耻独为君子,”同敞毅然地说,“相公为什么不让同敞共死呢?”

    式耜高兴极了,吩咐剩下的一个老兵进酒,秉烛待旦,和同敞销磨这空城的一夜。第二天敌人进城,式耜、同敞同时被执。式耜说:“我们久已准备了。”敌人要他们投降,他们拒绝;要他们削发为僧,他们也拒绝;他们只要把自己底热血,为民族横流。敌人这才把他们分别幽禁起来。他们底中间是一堵墙,在幽禁的四十几天之内,他们叩着墙壁,赋诗唱和。永历五年闰十一月十七日,敌人把他们杀了。据说在行刑的时候,同敞衣冠整齐,昂然地站着。头颅落地以后,他向前跃起三步,方始躺下。直到现在,桂林东关还留着这一位民族英雄底坟墓。

    同敞留下两首有名的诗句:

    自诀诗

    弥月悲歌待此时,成仁取义有天知,衣冠不改生前制,姓字空留死后思,破碎山河休葬骨,颠连君父未舒眉;魂兮莫指归乡路,直往诸陵拜旧碑。

    自誓诗

    翰林骨莫葬青山,见有沙场咫尺间,老大徒伤千里骥,艰难胜度万重关;朝朝良史思三杰,夜夜悲歌困八蛮,久已无家家即在,丈夫原不望生还!

    同敞死了,热烈的血液,灌溉了民族复兴底萌芽。

    整个的中国,不是一家一姓底事,任何人追溯到自己底祖先的时候,总会发见许多可歌可泣的事实;有的显焕一些,也许有的黯淡一些,但是当我们想到自己底祖先,曾经为自由而奋斗,为发展而努力,乃至为生存而流血,我们对于过去,固然看到无穷的光辉,对于将来,也必然抱着更大的期待。前进啊,每一个中华民族底儿女!

    重版后记

    这本书是在一九四三年写成的,当时的希望,只是介绍一种新的写法。写作的时候,我看到材料的空虚,经过几年的学习,更看出还有许多不正确的、甚至错误的观点。一本书的写成和写作的时代有关,因此在不同的时代里,对于这本书,已经是另写而不是改正的问题。谢谢湖北人民出版社的盛意,《张居正大传》获得和读者大众重新见面的机会,但是除了对于个别的字句加以修订之外,我只能重复一下当初的希望。

    朱东润记于上海寓斋

    一九五七年四月

    三版后记

    感谢湖北人民出版社的又一次好意,这本书获得和读者大众再行见面的机会。我在这里对于个别字句和标点符号作出一定的修改,同时也希望广大读者给予批评和指正。

    朱东润记于师友琅邪行馆

    一九八一年三月

    附录:朱东润简介

    朱东润(1896-1988),江苏泰兴人,中国古代文学及各体文学专家。1916年英国伦敦西南学院肄业。1918年8月至1929年4月任通州师范,南通中学英文教员。建国后曾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全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等,是复旦大学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之一。他为中文系开设中国文学批评史、陆游研究、梅尧臣研究、中国文学等课程,并培养了数十名硕士、博士生。其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历史,尤其专长历史人物传记文字的创作。善于将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历史结合起来研究,注重史料的收集和史实的分析考辨,著有《张居正大传》、《杜甫叙论》、《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陆游传》、《文好问传》等传记文字作品,其《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是我国最早的文学批评著作之一。他还是一位书法家,篆、隶、行、草无不精善。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