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8b2小说网 > > 大将军的小神医 > 第57章
    古羽明白,这个时代的人,对书本非常爱护且珍惜,而且他们虽然有了活字印刷,可技术并不成熟,更多的人还是喜欢雕版刻印,尤其是阳版,造价不菲。

    算上买断的版权,这三本书起码得两千两银子起步。

    对现在的古羽来说,是个天价。

    “好。”古羽点头:“其实这个也不太重要,只是一套启蒙书籍,买断就买断吧。”

    版权在这个时候,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没多重要,因为你根本防不胜防。

    他猜测,慕容家想要的并非是书,而是名。

    但他不说,权当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好,这是契书。”慕容云果然有备而来,连契约书都准备好了。

    古羽熟读过此间律法书籍《大晋律》,看了契约书半天,才指出其中一条:“著作者冠名?”

    慕容云没想到古羽看契约书看的如此仔细。

    他本想将冠名拿下的,这可是孤本书籍啊!

    又是启蒙用书,这可是个绝佳的好机会。

    但是人家都指出来了,他只好让人重新拟了一份:“这回呢?”

    古羽依然看得仔细,不过这次没有什么问题,一式三份的契书,他签了之后还按了手印,名字写得漂亮,是飞白体,这种字体最难模仿。

    以前古羽就用这种字体签名。

    慕容云也签字了,但是他没按手印,而是带了印信,印上了“慕容氏印”四个字。

    古羽发现这还是古篆体,一般人都不认识,更别提不认识字儿的雕刻匠人了。

    看样子,防盗防的还不错。

    “我去衙门送一份,这是备案必须要给。”书铺掌柜的收下了一份,另外两份,古羽一份,慕容云一份。

    古羽不太清楚,但是掌柜的知道,这可是家主印信。

    代表了慕容氏与古羽签订了这份契约书,拿去官府备案,谁都不能反悔。

    看来家主很看重这一套书籍呀。

    慕容云给古羽的是银票:“银子毕竟太扎眼,这是不记名的银票,你到县城的连城钱庄就能兑换,十足十的银子。”

    古羽点头:“我知道了。”

    连城钱庄,他是知道的,在古代,能开遍全天下的钱庄,肯定不容小觑。

    而且据说这钱庄在国朝成立之初就有了。

    这让他怀疑,钱庄跟朝廷之间,是不是有点什么呀?

    但这跟他没什么太大的关系,他也懒得去细细思量。

    收下了契书和银票,古羽就离开了书铺,去了集市。

    到了他才发现,集市人好多啊!

    而且他还看到了姚伟大叔,他带着一车的柴火在卖。

    “姚伟大叔。”古羽愣是赶着小驴车挤了过去。

    “你咋来了?”姚伟大叔看了看他:“来卖草药?”

    “是啊!”古羽笑容大大的,比天上的太阳还灿烂:“今天的集市,怎么这么多人?”

    以往可没有这么多,夏天那会儿,大中午的都没什么人上街。

    “你啊,头一年来,不知道,这眼看着要秋收了。”姚伟大叔道:“在中秋节前就得收完,然后晾地,翻土,下肥,种冬麦。”

    古羽听了有些惊讶:“这么早就秋收呀?”

    他知道这边基本上都是水田,收了稻子之后,要晾晒一番,干了之后再翻地,下冬小麦的种子。

    那句农谚是怎么说来着?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就是说冬天能连下三场好雪,来年的麦子必定大丰收。

    指麦子能不能丰收,冬雪是很关键的存在。

    “不早不行啊,怕来不及收成呢。”姚伟大叔笑着道:“你在这里过几年,就知道了。”

    古羽头一年来,不是这边的人,很多事情都不知道,也情有可原。

    “哦,我知道了。”古羽想了想:“那您什么时候去我那里?”

    “八月初一就得去,八月初十之前就得收割完,八月十五之前得缴纳税粮。”姚伟大叔盘算的时间十分紧:“还得卖粮食准备税银。”

    家里一年到头,闲着的时候少,土里刨食可不容易了。

    “粮食别卖给旁人了,卖给我吧。”古羽立刻道:“我买了也省事儿。”

    他一个人过日子,这粮食什么的,也是买一点吃一点,他的粮仓还是空的呢。

    不是不想填满,实在是粮店的粮食有点贵,他还不如直接在姚伟大叔这里买呢,好歹五十亩地的粮食,去掉他的租子,去掉税粮,剩下的那点儿,他觉得应该足够他吃一年的了。

    而且他只要不把稻米去壳,就能保持三年,他要吃的时候,大不了现去壳儿,跟新鲜的大米一样。

    其实在这个时代,真正能顿顿大米饭的人家,太少了。

    大家都指望稻子卖钱呢,有几个人家舍得吃啊?

    无非是杂粮,粗面的掺和着吃,来了客人才有个米饭吃。

    “你能吃的了吗?”姚伟大叔道:“这五十亩地的粮食,去掉税粮,去掉你的租子,还得剩不少。”

    “先买下来再说,大不了,吃陈粮也一样能饱肚子。”古语笑着道:“仓里有粮,心里不慌。”

    这个时候,天灾人祸的可没什么社会福利保障。

    朝廷的赈灾什么的,聊胜于无,不然他也不可能混个安置流民的名额,把户籍落在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