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8b2小说网 > > 大将军的小神医 > 第146章
    “行,去吧!”古羽头都没回,挥了挥手,继续聚精会神的挖一棵黄精。

    靳不二就真的走了。

    古羽积极地挖草药,这么一全神贯注就一上午过去了,等他累的坐在那几个枯树墩子那里休息的时候,靳不二也回来了。

    一手一只狐狸,两只都是纯黑色的,而且因为刚过了冬的关系,春天来了,正在换毛,新的皮毛油光水滑,黑的都反光了。

    “黑色的狐狸?”古羽眼珠子都瞪下来了:“好黑啊!”

    “这俩不算什么。”靳不二道:“明天拿去卖钱,给你买笔墨纸砚。”

    “这是墨狐么?”古羽伸手摸了摸,发现皮毛有点软哎。

    “皮子不好,你若是喜欢这墨狐皮,秋天的时候,再给你打。”春天换毛,这狐狸皮都薄了,靳不二看不上眼,他只想换点钱给古羽买东西。

    要是给古羽穿的狐狸皮,他更喜欢以前打的那对金黄色的狐狸皮,看着贵气还保暖,皮毛浓厚。

    “我还行,黑色的狐狸皮,应该能值点钱。”古羽道:“你就为了这个,来的这边?”

    “以前跟踪过这对狐狸。”靳不二小声的道:“其实这是一窝黑狐狸,十七八只呢,这俩最老了,先收拾了再说,其他的养大了,再来捉。”

    好的狐狸当然要留着给这个人做衣服用啦!

    老的还掉毛换皮的狐狸,就卖钱好了。

    不得不说,靳不二的小算盘,打的噼里啪啦响。

    “好,可持续发展,不错,不错!”古羽都被他这打算给逗笑了,拍了拍他的胳膊,权当鼓励了。

    “可持续……发展?”这个词儿,并不文雅,但是他一下子就听懂了,比什么子曰诗云的好理解多了。

    “吃点东西,一会儿下山去。”古羽拍了拍自己的药篓子:“我都采满了。”

    今天挖了半下子的黄精,还有半下子的防风,以及一小把细辛。

    “嗯。”靳不二带了水和干粮,还有一包用干荷叶包裹的猪头肉,昨天剩下的,今天正好拿来吃掉。

    俩人吃了东西,休息够了也补充了体力,这就下山去了。

    路上靳不二还说回去要杀了那几只兔子,让古羽给他做那个什么,宫保兔丁。

    “行啊!”古羽笑着道:“我给你做。”

    家里材料都是现成的,他做就是了。

    “还是算了。”靳不二不知想到了什么,他又反悔了。

    “我做的挺好吃的,真的!”他做的几个拿手菜里,就有一个宫保鸡丁,味道好可以的,真的,他敢打保票。

    “今天回去太累了,明天回来做。”靳不二道:“明天去县城,不会那么累。”

    一路上都是坐车,不走路,不会累到,这上山下山可不行,没有车子来回代步,他倒是想背着人……也只是想一想而已。

    俩人下了山,都已经黄昏了。

    因为开春了,天气都暖了起来,青草已经泛绿,本来第二天要去县城一趟,结果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外头阴天,春雨淅淅沥沥下的那叫一个缠绵啊。

    “改天去县城。”古羽顿时就不想出门了。

    话说这里的路况真心不好,都是土路,一下雨特别不好走。

    “好。”靳不二没意见。

    可刚吃了早饭,古羽还想跟靳不二一起欣赏一下“春雨贵如油”的雨景呢,张龙张虎俩兄弟,各自抱着自己的儿子就来了。

    “古羽,快给看看!”兄弟俩蓑衣都没有披,就用被子裹着孩子跑来了,也幸好雨势不大,被子都没湿透。

    “怎么了这是?”大雨天的把孩子往他这里带。

    “痄腮了!”张龙抹了把脸:“前两天就不怎么舒服,今天都肿了。”

    “怎么才送来?”古羽打开小被子一看,俩孩子,一个才周岁多一大一点儿,一个四岁半左右。

    脸颊都鼓起来了,是肿了,还有些发热,但是孩子可能时再熟悉的地方,没哭,可眼睛也红红的样子,可怜兮兮的看着古羽。

    “不怕啊,到了这里就不怕了。”古羽摸了摸俩孩子的脑袋。

    还行,因为都认识古羽,也没怎么闹,古羽趁机捏了捏俩孩子的虎口,看他们的虎口纹,这是中医儿科的诊断手法。

    “头两天没在意,今天一大早就发热了。”这两个男孩儿,是哥俩儿目前各自唯一的儿子,很是珍惜,更不敢冒险了。

    再说这一大早的就下雨,他们俩也不敢真的冒雨带着孩子去县城求医,恐怕到了县城,孩子病的更严重。

    何况县城的大夫,看病未必比古羽强,还需要花大价钱。

    他们俩家家底子都薄,不敢冒险,更不敢胡乱花钱。

    “别急,别急,还不算太严重。”古羽叫俩人把孩子抱进了诊室,先用针灸去热,又开了药方,还让俩人给孩子做了一下火炙,那边自己抓了药,靳不二已经拿了药罐子来熬上了。

    “两个孩子吃同一副药就行,都是痄腮,这病有点传人,你们家别的孩子,也跟着喝一点,有病治病,没病预防。”古羽道:“大人也来一些。”

    成年人抵抗力强大,但不代表就不可能不传染。

    虽然传染的几率小,可万一呢?预防胜于治疗。

    “听你的,听你的!”张氏兄弟俩这方面,特别的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