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8b2小说网 > > 历史观影从景帝开始 > 第190章
    他给了东汉皇帝足够的体面。

    但是他的后代,却最终不能得到司马家一个足够体面的收场。

    于是怒火倏忽间自心底冒起,继而沸腾着灼烧起他的肺腑,从喉口到肺部,满是急促的呼吸带动着的热意。

    可是心里越是愤怒和杀意,曹操的脸上却更加的冷峻与平静,只有一双本就漆黑的眼眸,愈发深沉起来,看不透所有的情绪。

    他下意识摸向自己的腰侧,可是本在室内沉思,哪怕是以曹丞相的多疑与不安,他也没有干出来在这种情况下腰间佩剑的事情。

    于是没有刀剑可以直白道出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只有反复摩挲在自己腰侧的手指,泄露出了他的本意。

    ——想杀人。

    【他另外一个很有分量的身份,就是我们知道的那个“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的亲爹。

    司马炎为了给自己的傻子太子司马衷铺路,那可是真的千挑万选,最终才选中了贾充的女儿。

    可以说,他在乎的压根不是贾南风本人如何。毕竟一开始,他其实挑中的是和司马衷年龄相仿的贾午,也就是贾南风同母的妹妹。

    最后因为贾午看起来太过年幼,而司马衷很明显需要一个更为强势和靠谱的妻子,于是再换成了比他大几岁更加成熟的贾南风。

    这儿媳妇都能随便换的,也就不难发现他看重的其实是自己儿媳妇的亲爹,觉得对面既有帮忙稳住司马衷太子之位的能力,又有不会对皇位起心思的忠诚。

    (实际上还因为贾充没有儿子,他就算糊弄司马衷,最后皇位肯定也不会落到全然的贾家人手上,身上肯定要流着司马家的血脉。)

    结果这么一个和司马家关系匪浅的重臣级别的人物,他对于司马炎的伐吴举措却是相当激烈的反对。

    虽然也有其本人贪生怕死的问题在,但也足可见当时的东吴在晋朝人眼中不算一个轻易就可以解决的存在。

    然而事实就是这么荒谬,晋军发兵五个月后,吴国亡了。】!

    第89章

    “??”

    刘秀听到现在了,第一次开始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傻子,傻子太子?”

    他不可置信地重复了一遍,联系着上下文艰难地组织起前后的逻辑。

    “那个晋武帝司马炎,立了个傻子当太子。为了稳住这个傻子的位置,不惜给他千挑万选得力属下保驾护航,最后还成功让他登基称帝了??”

    就算谥号只是惠帝,很明显肉眼可见的平庸。依旧不妨碍刘秀因为这个操作心里成功破防了:

    “不是,你是有什么毛病吗!”

    他们大汉好好的江山,本来被曹魏搞到手了已经够让刘秀郁闷了,知道篡位的曹魏最后也没有一统天下,自己反而也被篡位这一点,甚至也不能让他高兴起来。

    拜托,自己没能打过的对手,结果甚至不是同时代最后的赢家。这样真的只会让他们后汉显得更逊!

    最后后世人甚至告诉他,他好好的江山最后确实好不容易统一起来了。

    ——然后被交给了一个傻子。

    刘秀感觉自己因为这个事实,呼吸都有些艰难,简直快要窒息。

    不愿意好好在乎,好好呵护的江山请给有需要的人!!

    —

    孙权彻底麻了:“哈,五个月。”

    “五个月!”

    他继续强调了一句,满脑子都被这个简短仓促的数字占据了全部的思维,恍恍惚惚地想着前面蜀汉灭亡的时间。

    有五个月吗?从东吴接到蜀汉的求援到蜀汉最终投降是一个多月,那么整场战争总得维持了多久时间?

    最起码比五个月来得短一点吧!

    就算比亡国速度谁更慢这种事情简直没什么意义,但是勉强让他心里多出一点安慰吧!

    【这里吐槽一句,虽然东吴君臣对立矛盾很深最终导致亡国这条线整体没什么毛病,并且东吴百姓因为孙皓的原因,对孙家皇帝也没太多的留恋。

    但是这倒不能完全用来说明孙权所建立起的东吴政权在三国中最为失败,连灭亡都没什么人会为之哀悼的云云。

    因为东吴事实上的灭亡是一个较为漫长和缓慢的过程,很多对东吴感情很深的人,老早就为了拯救吴国而进行了一系列努力。

    再加上东吴比较出名的人士基本上早逝,剩下的对孙家比较忠心耿耿的存在,大众知名度实在太低。

    所以才没有蜀汉灭亡时候,很多大家熟知的,比如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这种大众知名存在的后代为之战死的那种直观感受。】

    刘备的心跟着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而时不时抽痛着。

    这些人的子嗣,有些他现在或许还未曾看见,也不清楚自己未来是否有看护照顾一二。

    然而光是看见他们父辈的名字,想到他们也许将要面对的下场,难言的苦痛已经自心底生出。

    再想到作为对比,刘禅的苟且只为偷生,这份挣扎就更加锐化,在刘备的心中针扎似的疼痛。

    刘备:……想打儿子,真的想打。

    【可是实际上,早在孙亮时期,因为宗亲代表孙峻死后,竟然让他的从弟孙綝接替他的位置,接着把控吴国的大权。

    为了保护孙亮作为幼主的地位,就有吕范之子吕据密谋废除孙綝,打算来上一出正儿八经的“清君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