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8b2小说网 > > 历史观影从景帝开始 > 第227章
    太子没有亲生儿子,就把他和他哥当做亲儿子养。而他哥比他大了快十岁,兄弟之间也根本形不成什么竞争关系。

    他这一辈子会过得很快乐,很幸福,终于能够钟情于他的作诗绘画的爱好了。

    晚安,高贵乡公。

    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

    第107章

    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

    开封

    新上任的参知政事在朝堂之上站直了身,面对着一种同僚和上首皇帝的眼神,却丝毫没有慌乱与动摇地开始陈词,将国家目前遇到的困境一条条细细剖析开来,极尖锐地直指问题的本质。

    话说到了最后,他顿了顿,抬眼正对上含着笑意和兴奋,听得满是赞同之意的皇帝的眼神。

    早有私下沟通过的君臣,最终拿出的方案,在朝堂之上被当臣子地娓娓道来。

    “臣请易风俗,定法度,行新法。”

    正处在自己仕途第一个上升期的王安石,如是振声着对赵顼说着。

    不顾身后同僚们被这个足够轰动的消息打得如何措手不及,小声交谈都没控制得好音量,泄露出了些许细碎窃语。

    他只是那样坚定地站着,像一座难以被动摇的青山,身后的万般动静,也没办法动摇他的丝毫意志。

    赵顼坐在上首,忍不住把人翻来覆去地看,心里有点美滋滋地揣手:

    多好的臣子啊!真不愧是和朕心意相通,我爹招半天都不肯来,但是我登基以后去请就果断决定重新出仕的人。介甫这是真的越看越耀眼……?

    等会?好像不是他心理作用?是真的物理意义上在变得耀眼啊!

    未来的神宗皇帝忍不住眯了眯眼,越过自家重臣的身影,在他背后看见了一个让他一瞬间心乱如麻,一脸懵逼的存在。

    ——白日坠地了吗?

    当那陌生的夺目光芒在大殿上吸引住了满朝文武的目光,官员还来不及做出什么顺从理智的行为,只下意识想要避让它的存在的时候。

    它开口了。

    【“自南宋建立900余年以来,王安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好像一个谜似的,为人们所不理解。”】

    王安石?王安石!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望向了刚刚提出想要变法的参知政事。

    可是为什么会有一个南宋的名号?

    难不成——!

    赵顼感觉自己的心跳得有些急促:

    是因为我任用介甫变法大获成功,国力蒸蒸日上,北上消灭外敌,京城因此也往北境迁徙,所以才会把现在称为南宋吗!

    【“近代以前,无论官方或是知识界,都把他看做‘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异端和疯子,把他的改革视作导致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

    ——一盆冷水不偏不倚地浇在了他的头顶。

    赵顼楞然地把北宋灭亡几个字看了几遍,原先膨胀生出的喜悦,此刻便需要加倍的失落和惊愕来回报。

    北宋,现在甚至是北宋。

    那北宋为何会灭亡?而南宋的诞生,又是因为怎样的缘由?

    他在朝堂突然生出的万般喧嚣中恍惚,甚至不敢真的去猜测事情的真相,更害怕到了最后的关要,自己被指认上亡国之君的头衔。

    怎么会这样!变法怎么该被冠以这样的帽子!

    赵顼无措着,追寻着什么的目光在人群中搜索——其实这并不是一件难事,事件最中心的人物,老早被朝堂其余人凸显出来,更在疯子与异端的评价中,周身被空出一圈隔离。

    他看向王安石,却被对方眼神中的平静安抚住了神经质的烦躁。

    好像自己压根不是那个被评价为和王朝的灭亡牵连上瓜葛的存在,他站得很从容。

    他相信自己的变法会给国家带来更好的新生,而即将要面临的闲言碎语,心里也有所预期,因此并不真的认为自己才是国家灭亡的根源。

    他惋惜的只有这样论调的背后隐藏的事实:

    大宋亡了,最起码没有保住自己北边的江山。而他的变法也没能成功,最后才能成为王朝灭亡以后,往上追溯祸根的一员。

    —

    赵煦没能控制得好自己的力度。

    终于得以亲政的青年皇帝,在自己壮志凌云地谋算着恢复父亲在任之时所用新法,为自己未来的执政规划着美好蓝图的时候,被突然出现在室内的光幕一不留神背刺了。

    大宋怎么会从北宋变成南宋的?

    对自己的信心还算充足,压根没考虑过自己会成为亡国之君的未来的哲宗皇帝皱起了眉。

    我爹新法用得好好的,我可不觉得我打算恢复新法能把国家折腾得怎么了。

    后代的皇帝是没活整了吗?所以往前推诿还能推诿到我爹钦定的变法去?

    荒谬!

    隐藏(?)父控赵煦对此表示嗤之以鼻.jpg

    【“近代以降,随着古老中国的大门被西方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老大帝国千年荣耀变成不值一钱的陈词滥调。”

    “王安石又被渴望变革、呼吁变革的人们捧到了天上,好像在千年前他就是一个为资本主义世界设计蓝图的大人物。”】

    原本虽然因为北宋的灭亡握紧了刀柄,但因为什么具体讯息都没能搞清楚,所以努力使自己平心静气往下听的赵匡胤顿住了。

    赵匡胤:这在说什么?